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21的文章

Tesla 一萬公萬輪胎調胎&冷氣無效維修記錄

我的阿特特(Model 3 SR+)開了一年多了,哩程不多大概1萬2千公里左右,上山下海跑了不少地方,整體滿意度高沒有什麼大問題,也不用定期廠保養,也不用在那邊5油3水,只剩刹車油及輪胎胎壓要注意。 因為幾乎不用回原廠保養,一萬公里的輪胎調胎要在哪裡進行我就有疑問,購車時特別問過業務妹妹,當時Tesla在台中都是在特約板烤廠超豐進行交車,業務妹妹說原廠沒有調胎的服務。 交車後沒多久有一次鳥龍回廠(超豐),我又問了那兒的技師師傅有關輪胎一萬公里調胎一事,技師亦是回覆沒有協助調胎的服務,也提到如果是四驅版四輪磨耗較為平均,也可以不用調胎,不過我認為即使是四驅的Long Range 或 Performance版本的Model 3,還是應該每一萬公里調胎一次,必竟還有方向輪的磨耗與載重的問題,而且阿特特是SR+後驅,更應該每一萬公里調胎,所以交車後我就在想到時候上哪兒去調胎。 現在還沒想好找誰調胎,不過這一年來有件非常罕見的現象引起我的注意,我的阿特特有發生冷氣開了但沒感覺到有冷氣的情況,發生的頻率很低,也沒什麼跡象可循,只覺得似乎在超級充電站充完電之後有發生過。 本來因為太少發生沒太在意,不過有一次超充完成後又遇到此情況,而且天空正下著大雨,沒有冷氣的結果是車玻璃內起霧非常嚴重,到了看不清楚外面的情況十分危險,也因此決定要回原廠檢查看看。 抽空首次利用APP預約回廠檢修(第一次回原廠是交車時業務備註安排),原以為會大排長龍,但還好近期都有很多時段可以選擇,就一天方便的早上去檢後,這時特斯拉台中服務中心已經搬家到市政路靠近74號市政路交流道,我還沒有去過,順便去看看。 Tesla APP裡的"維修"選取服務選項只能選一樣,我選取後加註我要輪胎對調,想說試試看新搬家後Tesla原廠是不是能夠協助處理一下輪胎對調,預約回廠當天準時抵達,開進車道有位Tesla同仁駐守在車道盡頭與廠內工作區的入口,我向他大致說明狀況後,留下卡片鑰匙(還好有隨身帶著,事先不知道要有卡片鑰匙),他就把阿特特開進去,我不能跟著進去,只能在展示區裡的沙發區等著。 這一等就差不多兩個小時過去,終於等到技師說明狀況,他說確實電腦有顯示錯誤碼,可能是冷氣風扇的問題導致我說的狀況發生,如果要維修的話他們會將整個模組換掉,並把車留下來到隔天,輪胎調胎的話也會一併幫我完成。 取車回來後,冷氣是還沒

未來電動汽車開上路就可以邊開邊充電 再也不怕哩程焦慮 電池也不用背那麼大顆

 根據外電報導,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開發一種技術,可以讓為駕駛中電動車充電,當這種技術開發完成後,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設置專屬的充電車道,讓行駛在這個專屬充電車道上的電動汽車進行無線充電,當然到時候電動汽車上也需要配備可以對應可移動無線充電的裝置。 這項技術距離推出時間大約還有五年,但目前已經可以為大多數電動汽車充電。 目前電動車電池技術可以提供給車輛的行駛哩程己經與汽油汽車相當甚至更高,在一般日常通勤來回1、2百公里的使用情況下,晚上回家停好車,順手插上充電器,隔天早上出門時電池又是充飽的狀態,幾乎是不用花任何時間精神在補充電力或像汽油汽車要找加油站加油。 但是很多車主仍有哩程焦慮的原因是來自於長途旅行及充電速度仍不能與加滿油的速度相提並論,電動汽車哩程足夠應付一趟4、5百公里的旅程,但是如果是一趟1000公里以上的路程,中途就必定要停車充電,雖然燃油汽車也需要中途停車加油,但是電動汽車充飽電最快速度目前仍約需要20分鐘左右,比起加滿油整個過程5~10分鐘仍會讓電動汽車的車主感到些微不便。 因此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努力開發的移動無線充電技術,正可以解決這種長途旅行的哩程焦慮與不便,只要開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會有充電車道,就像是高乘載車道一樣,如果開上充電車道車子就能充電,車道可以辨視出是哪一輛汽車進入了車道,並以此向車主收取充電費用,當電動汽車到達目的地下了交流道,此時電池仍然有飽飽的電力,而不用一下交流道就得先找到快速充電站等個二十分鐘為車子充飽電再上路。 康奈爾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副教授 Khurram Afridi 正在精進此技術,過去的七年裡,他一直致力於將無線充電基礎設施植入美國的道路中,雖然在主要道路上推廣還需要大約 5 到 10 年的時間,但是Afridi 認為無線充電是解決電動車車主尋找充電站和哩程焦慮的的最佳方法,因此它完全不會佔用到車主額外的時間,卻可以為車主充飽電力。 其實無線充電並不是全新的概代,無線充電的技術原理學可以追溯到 100 多年前的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他使用交流電場為電燈供電但不需插入插座, Afridi 的技術是在道路嵌入特殊的金屬板,並連接到電線和高頻逆變器,然後,當道路上的金屬板產生交流電場,對應到電動汽車底部裝置接受板,就能為電動汽車充電。 過去由於無線充電技術多利用電磁原理而非電場本身,因此相關的充電設備既笨重也昂貴,且